化成(Formation) 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,指在电池组装完成后,首次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处理的过程。通过特定的充放电制度,使电池内部发生一系列电化学反应,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(SEI膜),并激活电池活性材料,使电池达到最佳性能状态。

该工序涉及的知识点较多,对生产电芯的品质、效率直接相关。并且,不同体系设计的电芯化成要求均有差异,优化起来比较复杂,

目的

  • 形成稳定的SEI膜:在负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、均匀、稳定的SEI膜,防止电解液与负极材料直接接触,减少副反应,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。
  • 激活活性材料:通过首次充放电,使正负极材料充分活化,达到最佳电化学性能。
  • 排除内部气体: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工艺排出,避免电池鼓胀,提高电池安全性。
  • 筛选不良品:通过化成过程中的数据监测,筛选出性能不良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池,确保出厂电池质量。

化成工序的基本原理

SEI膜的形成机理

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,电解液中的溶剂和锂盐在负极表面发生还原分解反应,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膜(SEI膜)。SEI膜的主要成分包括:

  • 无机成分:Li₂CO₃、LiF、Li₂O等
  • 有机成分:ROCO₂Li、ROLi等

SEI膜的形成过程涉及复杂的电化学反应,受电解液组成、温度、电流密度等因素影响。 [[SEI膜的形成机理]]

气体产生机理

化成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气体,主要来源包括:

  • 电解液分解:电解液中的溶剂和锂盐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,产生CO₂、C₂H₄等气体。
  • 水分反应:电池内部残留的水分与电解液反应,产生HF等有害气体。
  • 添加剂分解:电解液中添加的成膜添加剂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。

化成工序的工艺流程

工艺流程图

graph LR
A[装配工序完成] --> B[静置老化]
B --> C[首次充电]
C --> D[首次放电]
D --> E[排气]
E --> F[二次充电]
F --> G[性能检测]
G --> H[分级筛选]
H --> I[合格品入库]

关键工艺步骤

  1. 静置老化

    • 目的:使电解液充分浸润极片,稳定电池内部状态
    • 时间:通常12-48小时
    • 温度:常温或稍高温(40-60℃)
  2. 首次充电

    • 充电制度:小电流恒流充电(通常0.1C-0.5C)
    • 截止电压:根据电池体系确定(如LFP-Gr体系3.65V、NCM-Gr体系4.1-4.4V)
    • 温度控制:通常25±5℃
  3. 首次放电

    • 放电制度:小电流恒流放电(通常0.1C-0.5C)
    • 截止电压:根据电池体系确定(如磷酸铁锂电池2.0-2.5V)
  4. 排气

    • 目的:排出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
    • 方法:抽真空或惰性气体置换
  5. 二次充电

    • 充电制度:根据电池类型调整,一般≥0.5C
    • 目的:进一步稳定SEI膜,激活电池性能
  6. 性能检测

    • 检测项目:容量、内阻、自放电率等
    • 筛选标准:根据产品规格书确定

化成工序的关键参数

温度控制

  • 温度范围:通常控制在25±5℃
  • 温度影响
    • 温度过高:加速副反应,SEI膜结构疏松
    • 温度过低:反应速率慢,SEI膜形成不完全

电流密度

  • 常用范围:0.1C-0.5C
  • 电流影响
    • 电流过大:SEI膜不均匀,易产生锂枝晶
    • 电流过小:化成时间长,生产效率低

截止电压

  • 设定原则:根据电池材料体系确定
  • 电压影响
    • 截止电压过高:电解液过度分解,副反应增多
    • 截止电压过低:SEI膜形成不完全

时间控制

  • 化成时间:通常需要20-50小时
  • 时间影响
    • 时间过短:SEI膜形成不完全
    • 时间过长:生产效率低,成本增加

化成工序的设备与系统

化成设备类型

  1. 通道式化成设备

    • 特点:自动化程度高,适合大批量生产
    • 应用:动力电池生产线
  2. 柜式化成设备

    • 特点:灵活性好,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
    • 应用:研发实验室、小批量生产
  3. 高温化成设备

    • 特点:可加速SEI膜形成,缩短化成时间
    • 应用:对生产效率要求高的场合

关键系统组成

  • 充放电系统:提供精确的电流电压控制
  • 温控系统:确保化成温度稳定
  • 数据采集系统:实时监测电压、电流、温度等参数
  • 安全保护系统:过压、过流、过温保护

化成工序的质量控制

关键质量指标

  1. SEI膜质量

    • 评价方法:EIS测试、SEM观察
    • 理想特征:致密、均匀、稳定
  2. 首次效率

    • 计算公式:首次放电容量/首次充电容量×100%
    • 一般要求:>85%
  3. 内阻

    • 测试方法:交流阻抗法
    • 要求:符合产品规格
  4. 满充界面

  • 要求界面无黑斑、无析锂、表面色泽均匀

常见问题及对策

问题 原因 解决措施
SEI膜不致密 化成制度不当 优化电流、电压参数
首次效率低 副反应过多 控制水分、优化电解液
内阻偏大 SEI膜过厚 调整化成温度和时间
界面黑斑 压力不足、产气过度 加压、排查水分
析锂 极片过压、倍率过大 排查极片压实、化成工步

化成工序的发展趋势

快速化成技术

  • 目标:缩短化成时间,提高生产效率
  • 方法:优化充电制度、采用脉冲化成等

高温化成技术

  • 优势:加速SEI膜形成,提高电池性能
  • 挑战:温度控制精度要求高

智能化成系统

  • 特点:基于大数据和AI的化成参数优化
  • 优势:提高化成一致性和电池性能

绿色化成工艺

  • 目标: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
  • 措施:优化工艺参数、使用环保材料

总结

化成工序是锂离子电池生产中的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、寿命和安全性。通过优化化成工艺参数、改进设备和控制系统,可以显著提高电池品质和一致性。未来,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,化成工序将朝着更高效、更智能、更环保的方向发展。


log:

  • 20250709:创建该文章,待完善SEI膜形成机理、气体来源、化成工步;

标签: LIB, 工艺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