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亚迪的10C兆瓦闪充刚刚过去,宁德时代12C超级快充立马跟上热度,快充市场的竞争在短时间内达到白热化状态。

从市面上看,目前主流快充车型的充电倍率大多在2-5C左右,大约10 min补能500 km,这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了,对于常规城市通勤来说基本不再需要焦虑。

具体到电池层面,各家在不同档次电芯都有布局:

  • 亚迪快充:推出了二代刀片电池兆瓦闪充技术,其最高充电倍率达到了10C,最大充电功率可达1000kW。

  • 宁德时代快充电池:宁德时代也推出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,峰值充电速率接近12C,能实现“1秒充2.5公里”,充电5分钟补充520公里续航(未找到产品,持观望态度)。宁王也拥有率先量产的4C电池,广泛装车在如小米su7等20万价位及以上车型。

  • 欣旺达快充电池:欣旺达发布的闪充电池4.0中,包含了一款峰值超12C,1分钟补能150公里的闪充电池——欣星驰2.0(未找到产品,未提及电池包容量,也达不到500 km,持观望态度)。其上一代闪充3.0中包含6C产品。

为什么宁德时代的快充慢于比亚迪?

说起这个问题的答案,其实业内的电池研发人员早已经心知肚明,因为十八线小厂的实验室都已经有了10C快充技术。那为什么是比亚迪率先发布产品?

回答之前,我们先了解一下电池厂商的研发。

一般情况下,电芯研发分成材料、平台、产品三个流程。材料研发进行材料的评估导入、替代,平台进行体系的开发和验证,产品负责客户需求的落地。

在这个研发体系中,前两个更多倾向于正向开发,即我不知道最终产品会在哪里应用,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,要做的更多是进行材料、体系的边界摸索和优化。

理想情况下,研发流程应该是最初研发了一款材料,在平台中验证其使用的性能边界,比如不同配方下、不同面密度、不同压实、搭配不同其他主材、在不同工艺下的性能,而后对接产品需求,研究当前材料的优劣势,再反馈到材料中进行针对优化,再进行体系的验证,并形成各种技术方案。最终,当有客户时,产品对客户需求进行分解,在各种方案中进行筛选,并按需求进行制样验证,验证完成客户评审确认后在进行量产,再这个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技术方案。如此周转,最终的技术池将越滚越大,越滚越广,形成一个厂商的护城河。

但是,实际情况中资源是有限的,企业是为了盈利而存在,因此,上述理想研发流程实际上只存在超高利润、超大规模的企业中,大多企业都是产品导向的研发模式。也就是有了一个产品需求(不管这个是客户的还是竞对公司产品分析来的),再进行相应的材料、体系开发优化。这样可以使初创企业快速跑通盈利模式。

回到话题,比亚迪10C为何早于宁德时代?

这跟两者的业务模式有很大的关系,我们知道,量产电池都是通过评估、认证后装在车上的,而宁德时代没有汽车产销业务,因此,它的量产产品性能需要客户,也就是车企去定义,而车企研发一辆车需要考虑市场和成本,当前快充4C。宁德时代发布一款量产产品,比亚迪为研发、产销为一体,其立项、量产速度相比于。


比亚迪快充信息

比亚迪兆瓦闪充图片,来源公众号“知化汽车”

[[附件/ae320b07877bcdc43d106be6edcc97bd_MD5.jpeg|Open: Pasted image 20250720135353.png]] ![[附件/ae320b07877bcdc43d106be6edcc97bd_MD5.jpeg]] 比亚迪兆瓦闪充曲线,来源B站“懂车老王”10分钟补能80%?比亚迪兆瓦闪充靠谱吗?实测+技术解读!【老王观点】_哔哩哔哩_bilibili

欣旺达快充信息

充电桩

快充桩成本 快充站建设成本解密-120kW与240kW机型ROI对比 [[附件/79eda2091bf4663c728b53f7e722b97f_MD5.jpeg|Open: Pasted image 20250720182726.png]] ![[附件/79eda2091bf4663c728b53f7e722b97f_MD5.jpeg]]

充电桩保有量及快充桩占比 [[附件/79b68c1c9bee5629776301ec2c02c8fa_MD5.jpeg|Open: Pasted image 20250720133752.png]] ![[附件/79b68c1c9bee5629776301ec2c02c8fa_MD5.jpeg]] 充电桩数量:2021-2025一季度,来源2025年一季度全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情况分析-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

[[附件/17b04d75cc3800cab394c5bb7f1a3b4a_MD5.jpeg|Open: Pasted image 20250720133846.png]] ![[附件/17b04d75cc3800cab394c5bb7f1a3b4a_MD5.jpeg]] 充电桩功率分布:2021-2025一季度,,来源2025年一季度全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情况分析-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

标签: test

评论已关闭